2025年5月20日下午两点,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首次李杜读书会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巴蜀文化研究中心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读书会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教授房锐、王红霞主持,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博士生、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研究馆员陈宁主讲,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秦圣、谢睿豪、姚金雨、张庆等同学参与讨论。

陈宁以“成都杜甫草堂馆藏杜诗学文献”为题,介绍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馆藏情况,重点论述了与杜甫有关的碑刻、杜集版本、杜诗书法、杜甫诗意画等文物的价值和特色。她指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自建馆之初便把收集杜诗书画、杜集版本等作为主要任务,至今已收藏五万余件藏品和资料,成为全国收藏杜甫文物和资料最全最集中的地方。碑刻如《唐益州正觉寺故大德行感禅师塔铭并序》是草堂最早的石碑,碑上文字记载的成都自然环境与杜诗中的描绘相似,该碑成为反映唐代文化的重要佐证之一。明万历三十年何宇度勒杜甫石像为馆藏一级文物,是描绘有杜甫画像的重要载体。杜甫草堂馆藏古籍数量较多,其中南宋淳熙刻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可称得上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是研究杜诗版本的重要实物。陈宁随后重点对杜甫草堂所藏杜诗书法和杜甫诗意画进行了重点论述,带领大家以多维视角探索杜甫诗歌的艺术转化与绘画流派的传承衍变。书法如明张瑞图草书夜宴左氏庄字轴、明董其昌草书秋兴八首之五文卷、现代谢无量行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字轴等是风格各异、艺术价值较高的馆藏珍品,表现了文人或书法家通过书写杜诗表达对杜诗的理解和崇敬之情。陈宁以草堂所藏杜甫诗意画为中心,探析了宋、元至近现代绘画随着流派的变化在绘画技法上出现传承与创新的现象。宋、元画家重“意境”,明清画家在继承宋元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又不断演变。降及近现代,中国诗意画创作主要沿着两条路在发展,一条是如齐白石、张大千等大家致力于传承中国画的技法与创作理念继续前进,另一条是如徐悲鸿、傅抱石等艺术家融汇中西技法对中国画不断创新。她还指出,杜诗叙事画是画家通过绘画描摹展现叙事情节,将杜甫的仁民思想与诗歌艺术转化为视觉语言,极大扩展了诗歌影响力,达到了图文互阐的效果。此外,地域文化对诗意画的创作也有深厚影响,呈现出北派多雄健、南派重秀润的特点。

房锐教授、王红霞教授肯定了陈宁同学多年来以成都杜甫草堂丰富的馆藏为根基并向外扩展,在杜集版本、杜诗书画等方面所做的研究以及形成的系列成果,赞扬了她为推进杜诗学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场学术分享对大家在诗歌与绘画、书法、碑刻等艺术进行交叉研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启迪作用,开拓了研究思路,也加深了对杜诗形象直观的理解。
首次李杜读书会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呈现了一场跨越多种媒介的文化对话,读书会在热烈的交流中圆满落幕。
撰稿:张庆
一审一校:唐晨
二审二校:房锐
三审三校:徐文渊
编辑:涂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