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蜀山讲坛”第十七期十五讲《章太炎与巴蜀文化》顺利举行
时间:2025-06-05 16:44:45   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查看:99

2025年5月30日9:00,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主办的“蜀山讲坛”第十七期十五讲《章太炎与巴蜀文化》在腾讯会议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由西南交通大学汪启明教授主讲,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王振副教授主持。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共200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汪教授聚焦章太炎《新方言》对蜀方言研究的奠基意义,指出方言是地域文化核心符号,如川菜、川酒之于巴蜀。他解析章氏白话文《书》因文风晦涩引发的学术真伪争议,并梳理其与向楚、庞俊(石帚)等蜀中学者的交往。在革命史层面,汪教授剖析章太炎与孙中山因办刊资金分歧决裂的始末,考证章氏可能存在的四川讲学活动及留日期间传播中国文化的贡献。

随后,汪教授对“文化”溯源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辨析古今中西文化差异,强调文化核心是“传统价值观念与行为模式”。他提出文科改造社会、理科改造自然的观点,疾呼“国学不兴,国家难以立足世界”,点明语言文字是文化基石,历史教育关乎爱国培育。他主张马克思主义需融合优秀传统文化,反对贬低传统的虚无主义,肯定章太炎将经学转化为爱国主义史学的创见。

在对“文化”溯源的探讨之后,汪教授又围绕六经历史地位展开探讨,对比学术史关键论断:六经神圣化始于汉武帝时期;章太炎主张其汉代前非独占经典;廖平提出孔子“托古改制”,六经实为社会法则蓝本,直接启迪康有为维新变法。汪教授指出章太炎以“史学化经学”破除僵化,廖平则以“哲学化”维护经学权威,并阐释廖平经学“六变”思想(含古文经学、今文经学等阶段),强调其理论不仅解决人事,更涵盖“六合以内自然界问题”。

紧接着,汪教授高度评价蜀地易学、医学的早期成就,推介三星堆文明遗存。汪教授将蜀易学分为三类:探究宇宙本源的“天道”派(原始道教渊源)、注重延寿的“养生”派、融合佛禅的“辅政”派,同时解析《周易》核心思想——阴阳法则、中庸之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循环规律(如物极必反),认为其契合现代环保科学理念。

在方言学领域,汪教授运用大数据分析及知识图谱技术,重申章太炎“古今语言同根”理论,指出方言差异主因地域辽阔与语音流变,研究旨在促进汉语规范化。他划分汉语为九大方言区(含独立的蜀方言区),揭示贵州遵义、陕西汉中等地与四川的历史方言关联,强调章氏从古文献考释方言本字的方法论价值。

在讲座的尾声中,汪教授以廖平学术厄运(经八次重大打击)及其《知圣篇》《辟刘篇》对康有为的深刻影响作结。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汪教授耐心倾听并进行了细致的解答。汪教授以生动语言贯穿始终,融合方言考据、医学应用、经学流变等议题,展现了对青年学子的学术引领与人文关怀。

撰稿:李卓恒 田者 汤小慧

一审一校:唐晨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徐文渊

编辑:涂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