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蜀山讲坛”第十七期第九讲《科举、选本与思想史——以南宋最后百年为中心》顺利举行
时间:2025-04-27 18:14:34   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查看:133

为深入探讨南宋历史与学术思想,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于4月17日19时,在第七教学楼503教室举办“蜀山讲坛”第十七期第九讲学术讲座,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李光生教授以《科举、选本与思想史——以南宋最后百年为中心》为题,系统解析了科举制度与思想演变的深层关联。本次讲座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郭格婷老师主持,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专业教师共计40余人聆听了本场讲座。

 

讲座伊始,李教授首先界定了两个核心概念——“南宋最后百年”与“永嘉传统”。李教授详细阐述了“南宋最后百年”的历史界定,其时间范围一般从赵昚孝宗朝(1162-1189在位)开始,一直到南宋灭亡(1279),或者从孝宗中兴时期(乾淳之治:乾道年间1165-1173、淳熙年间1174-1189)算起,到宋亡为止,时间大约有一百多年。而“永嘉”通常为永嘉学派的简称。因为浙东学派都较为重视经制事功,且很重视科举,所以本讲座中的“永嘉传统”有时也代指浙东学术(永嘉学派、永康学派及金华学派)。

首先,李教授介绍了策论在宋代省试、殿试中的重要性以及策论在宋代政治文化中具有核心地位的原因。自王安石变法后,策论取代诗赋成为科举取士的主要标准,推动取士标准由文学才情转向治国实务能力。这种改革促使士人关注现实政治、经济、军事议题,形成“以天下为己任”的经世精神。这种制度变革不仅塑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治国传统,更通过科举制度建构起儒家政治理想与现实治理的对话平台,成为维系两宋三百年文治体系的重要制度支撑。

 

随后,李教授又提到了文章选本与思想传统,介绍了从“永嘉”到道学的变化。李教授谈到,宋代文章选本的编纂与思想传统的演变,深刻反映了永嘉学派与道学的竞合关系。南宋后期,策论成为科举取士的核心标准,以永嘉学派为代表的学者通过选本强调经世致用,关注政治、军事等现实议题,反对空谈义理。其文章选本注重实务性与文采结合,如陈傅良等人编纂的举业用书,既呼应收复故土的呼声,又融入文章技巧。然而,随着道学(以朱熹为代表)的兴起,科举场域逐渐转向“代圣人立言”,强调“性理之学”,选本内容从韩愈、欧阳修等“文统”转向周敦颐、二程等理学经典,甚至出现语录体文本,弱化文学性以突出“道”的至高性。这种转变与朝廷对道学的扶持及永嘉学派在庆元党禁后的衰落有关。但二者并非全然对立,南宋后期选本编纂中可见永嘉传统与道学的融合,例如真德秀《文章正宗》尝试调和“文”“道”关系,既保留经世精神,又纳入理学框架,最终促成道学主导科举话语权,并为明清科举奠定基础。

最后,李教授介绍了13世纪40年代后文章选本中的道学优势。在南宋最后五十年的文章选本中,依然有《文章轨范》《止斋论祖》等固守着永嘉学者推崇的古文传统,但更多的选本如《碧水群英待问会元》《群书会元截江图》《新编诸儒批点古今文章正印》《新刊诸儒评点古文集成》等清晰地表明道学的权威地位。此外,李教授也列举了诸多例子来例证这一观点,他谈到如《论学绳尺》等科举选本强化性理阐释,弱化文学技巧;真德秀《文章正宗》以“明义理、切世用”为标准,将道学思想融入文章评点;魏天应《批点分格类意》更直接以理学框架解构文脉。选本编纂者多为道学士人,推动“文以载道”成为主流,最终使道学话语彻底主导科举与文学批评。他以这些要点作为总结,圆满结束了本次精彩的讲座。

李教授的分享结束后,同学们积极提问,李教授耐心地解答,同学们受益匪浅,现场讨论热烈,气氛十分融洽。

撰稿:黄新欣

一审一校:唐晨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徐文渊

编辑:涂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