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张海老师课题组举行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次李杜读书会
时间:2025-04-21 20:25:32   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查看:95

2025年4月14日14时15分,张海老师课题组在中华传统文化公司F202会议室顺利举办两古专业本学期首次李杜读书会。张海老师及其2022级至2024级硕士研究生共9人参与,围绕学术报告、选题研讨及开题进展展开深度的讨论与交流。

一、《游龙门奉先寺》读书报告:聚焦编次与系年问题 

2024级硕士研究生唐钰坤同学以杜甫《游龙门奉先寺》为核心,从校勘、解体、解题、注释、翻译、集评、解析七方面系统汇报研究成果。其论文《论<游龙门奉先寺>与<望岳>的编次问题》聚焦两诗编次关联,从情感角度切入分析。  

张海老师肯定选题价值,同时指出关键不足:“编次研究需以准确系年为根基,情感分析若缺乏时间脉络支撑,易陷入主观推论。”他建议唐钰坤同学补充两诗的系年考据,强化文献支撑,完善论证逻辑。

二、2024级硕士生选题方向:多元探索与导师建议

在选题研讨环节,2024级研究生逐一阐述初步思路:  

唐钰坤同学拟从“选本”视角切入毕业论文,张海老师提醒“选本研究需兼顾版本源流、编选动机与时代背景,理论框架构建需审慎”。  

余燕肢同学、冯荟霖同学提出以“诗人接受史”为方向,张老师表示支持,建议“可聚焦某一诗人或特定朝代,结合个案深挖接受脉络,避免泛泛而谈”。  

李梅同学计划开展“专人专书研究”,但尚未确定书目。张老师鼓励其“提高文献检索效率,优先选择学界关注较少但学术价值突出的文本”。  

张舵同学希望探索新颖选题或接受史方向,张老师推荐参考《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从中发掘冷门但具潜力的诗人,兼顾创新性与可行性”。  

三、2023级硕士生开题进展:框架优化与文献深耕

2023级研究生刘锐、赵立雪汇报开题进度并接受指导:

刘锐同学就论文框架中“选本”与“笔记”的概念区分提出疑问。张海老师强调需厘清术语边界,避免混淆,并推荐参考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以完善方法论。赵立雪同学的开题报告获针对性调整建议:需增设“具体作家接受研究”章节,强化个案分析。

总结:学术深耕与创新并重  

本次读书会历时一小时,既有扎实的文本细读,亦涵盖选题方法与研究路径的思维碰撞。张海老师总结道:“学术研究需以文献为根基,以问题为导向,既要敢于突破陈见,亦需恪守严谨考据。”与会员工纷纷表示,此次研讨为后续研究厘清了方向,收获颇丰。  

撰稿:唐钰坤

一审一校:唐晨

二审二校:张海

三审三校:徐文渊

编辑:涂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