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蜀山讲坛”第十七期第八讲《医学人文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顺利举行
时间:2025-04-15 19:29:57   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查看:145

在跨学科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的背景下,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蜀山讲坛”第十七期第八讲聚焦“医学人文与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这一前沿课题。2025年4月12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学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余夏云教授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分享。本次讲座由刘永丽教授主持,吸引了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及专业教师在内的300余人参与。

讲座伊始,余教授为同学们简要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疾病叙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研究现状,并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他指出,疾病叙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研究始于2000年左右,受到苏珊·桑塔格、柄谷行人等人的影响。然而,学术界对疾病的关注还不够充分,研究思路还有待突破。

首先,余教授介绍了疾病叙事与医学人文的发展路径,包括隐喻研究、影响研究等几个方面。通过结合谭光辉、苏珊·桑塔格、陈桂廷等人的研究成果,向同学们详细地梳理了疾病叙事转变为医学人文的发展过程。

随后,余教授介绍了医学人文与疾病理解、疾病叙事与跨学科研究、医学人文与生命伦理的转变、医学人文与健康人文的转变、批判性医学人文的兴起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余教授结合具体作品案例解析医学人文的实际应用。复旦大学高晞教授《何鲁之死》一书中,讲述了何鲁因患橡皮病而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故事。何鲁被传教士带到英国接受治疗,因治疗过程中未使用麻醉剂,何鲁在剧烈疼痛中去世。这个例子揭示了医学与疾病全球化的超地域性,以及全球与地方互动中的欧洲中心主义,强调了疾病叙事与健康人文研究的重要性。余教授进而谈到了疾病治疗与社会偏见、全球疗愈与全球文学的探索、文学作品中的疾病反思与治疗等前沿议题。

在讲座的提问环节中,师生就医学人文研究的视角突破等问题与余教授展开深度探讨。有同学提出能否从医生角度研究健康问题,余教授回应称,鲁迅等具有医学背景的作家已在其作品中展现了医生视角的叙事。此外,余教授还就其他问题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经验。讲座最后,刘永丽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认为余教授的讲解既有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为师生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并代表公司向余教授致以诚挚谢意。

撰稿:牟运程

一审一校:唐晨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徐文渊

编辑:涂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