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2日上午9:00,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学术讲座“鲍曼美学思想导论”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公司傅其林教授作为主讲嘉宾,傅教授紧扣“鲍曼美学思想”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一场兼具深度性与启发性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钟华教授主持,吸引了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各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专业教师,共计300余人线上参会。
傅其林教授先后从“审美知识”“审美自律”“美学形态的转化——作为阐释学的美学”和“鲍曼美学思想连续性问题的反思”四个方面展开讲述。
首先,关于鲍曼美学思想的“审美知识”概念,傅其林教授系统阐述了鲍曼的“3+1”的知识框架。第一种为实用知识,这类知识依据有用与无用的原则加以判定;第二种是道德知识,其判定标准是善与恶的原则;第三种是审美知识,按照美和丑的原则来界定;此外,还有一类极为关键的科学知识,它以真和假的原则作为判断依据。与“知识”相对应的概念是“经验”,正是知识将无序的、变动不居的经验秩序化。鲍曼尤其重视“审美知识”,他认为“审美知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维度。傅教授指出,“审美知识”是鲍曼的美学基点,由此他引出了审美自律的问题。
傅其林教授谈到 “审美自律” 时指出,“审美自律”意味着美学领域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审美领域区别于道德、实用和科学领域,有着其内在的美丑原则。鲍曼在《文化与社会》中探讨的,正是文化如何独立出来的问题。他认为,文化是由人类的精神领域不断地呈现出来的过程,而社会是由人与人之间构成组织的过程,社会组织和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他在书中探讨了“文化的进化如何可能”的问题,即文化如何独立、走向自律化的问题。不管从文化人类学、考古学还是社会学角度看,人类文化具备独立的可能性,源于人的能量信息以及信息传递的分化——人类借助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而这类符号需具备通用性,必须能被所有人理解。正因如此,语言符号成为将一个共同体紧密联结在一起的重要媒介。信息传递与交往是文化获得独立的重要基础,使文化具有了脱离其他领域独立出来甚至走向抽象化的可能性。这样一种文化独立和审美意义上的独立,为同学们思考审美自律打开新的视野。
随后,在谈及“美学形态的转化——作为阐释学的美学” 这一主题时,傅教授指出,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转型,是将美学作为了阐释学。温克尔曼认为,古希腊美学的形态注重形式与秩序。然而,18 世纪的美学家们着重强调艺术家的天才,这一观点随后成为浪漫诗学的关键要点。鲍曼从中看到了阐释意义的可能性,因为作家的意图本身就有待解读。即便艺术家本人,在完成创作之后,也很难回到创作时的原初境态,这就意味着文艺性不可还原,这种还原的追问,本质上就是一种阐释,由此可见,现代美学的形态呈现为阐释学的形态。在阐释过程中,人们会发现意义是不确定的,正是由于作品内涵具有多义性,才引发了多元的阐释,而这恰恰与美学紧密相关。傅教授指出,《立法者和阐释者》探讨了知识分子与知识以及理解之间的关系,而这也是阐释美学的问题。在鲍曼看来美学也有两种形态:立法者的美学和阐释者的美学。立法者的美学要建立普遍的美学规则,这与当时国家权力有着内在的联系,包含着深刻的政治哲学思想,而阐释者的美学则强调意义的多元。与之相关,鲍曼提出了 “流动的现代性”与“固定的现代性”这两个概念。“固定的现代性”具有传统特质,相对沉重,侧重于立法者范式;“流动的现代性”显得更为轻盈,它着重于阐释者范式,突出差异和各种可能。基于此,傅教授指出,鲍曼拥有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其思考已深入到美学的内在核心层面,并非仅仅是将美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看待。这三个部分就呈现出鲍曼思想的美学维度。
最后,傅教授系统阐述了关于如何反思鲍曼美学思想连续性的问题。他认为,鲍曼的美学思想尽管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处于持续变化之中,但其是具有内在的连续性的。部分西方学者认为鲍曼美学思想存在断裂,这种观点是较为武断。鲍曼作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其显著特点在于,他对审美知识的理解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知识社会学的基础上,注重知识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发展演变过程。鲍曼批判那种庸俗、教条的马克思主义,而提倡开放的马克思主义,重视挖掘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生命力,以及探索其多元阐释的可能性。
傅教授指出,鲍曼美学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其一,具有波兰传统的语言学符号学特征。这具体表现在,他重视概念的界定、分析的精确性,同时,他重视创造原创性概念,这种诗意化的概念构建本身就蕴含着强大的审美力量。他提出的“流动的现代性”“立法者”“阐释者”等概念,在美学和诗学领域均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二,具备文化社会学思想所赋予的文化性特质。例如,鲍曼在研究中引入大量文化人类学实例,从社会视角对人类审美领域展开深入考察。
在讲座期间,同学们认真聆听傅其林教授的讲解,通过弹幕积极与傅教授互动交流。讲座尾声,钟华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而后,与会的同学和老师们踊跃提问,傅教授针对每个问题都给予了细致且详尽的解答,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撰稿人:张霞
一审一校:涂文雯
二审二校:代敏
三审三校:袁耀林
编辑:唐晨
地址: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号 (邮编:610068) | 联系电话:028-84760563 | 传真:028-84760563 网站管理 版权所有:伟德国际(Weide·1949)始于英国-The best platfo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