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李劼人 —— 一位不该被冷落的大家
时间:2020-01-08 16:20:00   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查看:1760

 2020年14日下午2点,“领读天府,书香成都”走进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 中华传统文化公司。由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中华传统文化公司与东周社联合承办的“被埋没的大师 李劼人师友情”故事分享会在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学术报告厅展开。活动由成都电视台周东主持,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王嘉陵、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博士生导师周及徐教授,袁雪梅教授、黄尚军教授和王振博士共同带领大家领略“中国的左拉”——李劼人的故事。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中华传统文化公司师生共计200余人参加此次活动。

 李劼人先生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小说家,是翻译家,也是民俗家、实业家和文化活动家。他创作了“大河小说三部曲”、翻译了数十篇法国文学作品、修建了人民南路、修缮了杜甫草堂......他是一位不该被埋没的文学大家。郭沫若说他是中国的左拉;曹聚仁说他的巨著《大波》,非茅盾的《子夜》所能企及;刘再复说他与沈从文、张爱玲是诺贝尔文学家族中最合适的人选;司马长风把他作为中国20世纪30年代中长篇小说的七大家之一;日本翻译家竹内实一再撰文盛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作家”。

 图片1.png

 

 李劼人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开创了好几个第一,“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作家”、“第一个以史诗般的气魄描写辛亥革命历史巨变的作家”、“第一个在长篇历史小说领域打破‘章回体’结构的作家”。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周及徐补充说:“李劼人还是第一位用方言写作的作家。”中国有两个用方言写作的代表人物,北有老舍,南有李劼人。

 图片2.png

图片4.png

 

《大河三部曲》是新文学长篇历史小说的“开山祖师”。李劼人以史实为蓝本构建的四川波澜壮阔的社会历史画卷,描述了自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20年的成都面貌。

 图片3.png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黄尚军教授特意用四川方言为同学们诵读了《大河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暴风雨前》选段,展示了李劼人笔下的四川茶馆。黄教授声情并茂的演绎让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同学们忍俊不禁,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图片6.png

 李劼人先生的作品,是记录四川、成都地貌和民俗的瑰宝。《死水微澜》是最典型的代表,这部作品多次以电影、电视剧、川剧、芭蕾剧等艺术形式搬上荧幕及舞台。“宏大的结构模式”、“客观的叙事风格”、“逼真的细节刻画”,这三点是“大河三部曲”主脉特色。

 图片5.png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王振博士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诵读了李劼人先生经典著作《死水微澜》节选部分和郭沫若先生的《中国左拉之待望》。

 图片8.png

图片9.png

 

 李劼人研究学会会长王嘉陵说:“法国留学经历给李劼人后来的作品带来了巨大影响,学贯中西的他在作品中用方言更加生动、细致的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王会长出版了一本《李劼人晚年书信集》,其中囊括了李劼人先生与老师、朋友的故事。

 图片10.png

 在李劼人的人生中有不少的良师益友,他们之间互相往来,关系密切。刘士志先生是一位史学家,也是李劼人先生的老师。他曾经这样评价他这位老师:“他教我以正谊,以勇进,以无畏之弘毅”.

 图片11.png

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袁雪梅教授满怀深情地为大家诵读了《追念刘士志先生》。

 图片12.png

 李劼人和他的作品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冷落和遗忘,现在他又开始重新回到我们的视线中。这场读书会历时一个半小时,对于认真投入的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师生们而言,极其短暂。主持人周东的妙语连珠、王会长和周教授的精彩见解、三位朗读者的语言魅力还原了李劼人作品的东方文学的趣味,让听众领略了开放的、带有四川特色的艺术气息,也体会到了司马长风的肺腑之言“李氏的风格沉实。长于结构,而个别人物与景物的描写又极细致生动,有直逼福楼拜、托尔斯泰的气魄。”

 作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的一名学子,我们应该多多拜谒这位邻居,细品文学书籍,弘扬劼人精神,传承“大河”文化。  

图片13.png

撰稿人:王胜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