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蜀山讲坛第一讲:活态文献及其学术价值 一一以四川民歌为例
时间:2016-09-06 09:25:00   来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查看:648

讲座时间:2016-9-10 9:00:00
讲座地点: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报告厅
主办单位:科研处、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主讲人 :万光治
主讲人简介
  教授、博导。曾任四川省李白学会会长、全国赋学会副会长、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经理、省政府参事。现为全国赋学会顾问、民歌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全东汉文》,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汉赋通论》等著作7种、教材20余种。《羌山采风录》获省哲社二等奖、巴蜀文艺银奖、第三届中国政府出版图书奖;三次获省哲社三等奖;所著教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一等奖;中国古代文学史电子资料库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二等奖;2001年获省优秀教师称号。


 

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是历史文化研究的主要依据。这些文献因其形式与内容的固化,可称作“固态的文献”。而至今仍存活于民间的歌谣俚曲、传说故事,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既是历史的文化遗存,又是当下的文化存在,积淀有深刻的族群文化记忆,极具历史文化研究的价值,实可视作“活态的文献”。民歌是“活态文献”中最具生命力的部分。以文献阐释与民歌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审视民歌,有可能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研究提供新的视野,甚而得出新的结论。

 




编辑: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